天富资讯
图①:在山西省运城市大运新能源汽车冲焊车间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智能焊接机械臂进行焊接作业。
闫 鑫摄(人民视觉)
图②:葫芦画爱好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文化馆作画。
包良廷摄(人民视觉)
图③:游客乘坐汉江游轮观赏湖北省襄阳市古城夜景。
杨 东摄(人民视觉)
图④:农民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安庆镇羊草沟产业园劳作。
李 富摄(人民视觉)
图⑤:出口商品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准备装船。
唐 克摄(人民视觉)
图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育种基地,农民在田间清除杂草。
左学长摄(人民视觉)
图⑦:随着气温回升,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银城花海景区吸引着人们前去踏青赏花。
邱海鹰摄(人民视觉)
3月13日,2023年全国两会将落下帷幕。这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春风拂面,梦想催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代表委员们精神振奋、信心满怀。大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激发了斗志,要聚焦新目标,奋力干起来,不断汇聚乘势而上、迎风破浪的信心和力量,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从这个春天再出发,用实干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董伟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我认为,这是一个科学、合理、务实的目标,既考虑了稳就业、稳物价等各方面因素,也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只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这一经济增长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从经济发展基本面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劳动力供应充足,生产要素条件好,发展空间和潜力还很大;从当前形势看,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今年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创近130个月的新高,不少国际组织和机构相继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运行向好因素持续增多。
有信心,更有行动。政府工作报告在明确全年预期增长目标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围绕这些部署,要埋头苦干,推动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应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周国平委员——
各类经营主体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细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新冠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广大经营主体攻坚克难、顽强奋斗,释放出强大生机活力,折射出中国经济韧性、实力和潜力。实现今年5%左右的全年预期增长目标,要进一步发挥经营主体的作用。
央企近年主动承担经济责任,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国GDP整体增速,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安排,我们还要主动作为,瞄准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做大,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助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央企贡献。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加大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提升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本报记者徐蕾整理)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苏荣欢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积极务实。
实现企业高质量用工和员工高质量就业,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职业技能和用工岗位的匹配度。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确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对此,职业院校应加强开门办学、开展“订单培养”,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技能培养质量,更好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此外,还要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定期培训制度,通过资助、补贴、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促进劳动者平等就业,还需进一步加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提升职业荣誉感。我建议,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各种就业歧视行为的处罚力度。
罗卫东委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年来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总量不均衡,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以浙江省为例,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近年选择进入数字经济等领域工作,选择去实体经济领域的偏少。虽然高校毕业生数量多,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仍十分紧缺。
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我建议,建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稳定事业单位、基层项目招聘招募,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从高校角度看,应优化调整专业配置、完善专业培养模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本报记者贺林平、史志鹏整理)
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田轩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这一预期目标设定合理,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
1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彰显出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实现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预期目标,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我国经济基础稳固,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为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上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物价平稳运行态势将得到有力保障。
实现CPI预期目标,从宏观政策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等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形成稳增长、稳物价的政策合力。
范小云委员——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水平近年来远低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这既得益于我国丰富完善的产业供给体系,也得益于我国日渐成熟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实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应继续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扩大开放,保障关系国计民生产业的健康运行,加快要素市场定价机制有序改革,有效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稳物价工作,应努力实现供需总量与结构的有效平衡。在需求侧,科学提振内需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培育发展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优化需求结构;另一方面,坚持质量至上,有效促进投资发展,避免过量、重复、低效的投资挤占健康的市场需求。
在供给侧,“量质并举”是关键。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等角度全方位做好保障,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生产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扩大优质产品供给。
(本报记者吴君、王俊岭整理)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胡建文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预期目标。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企业发展得好,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保住1万多名农户和员工的“饭碗”,加快农民走向富裕的步伐,是我最大的责任。多年来,我所在的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完善养殖、加工和商贸产业链,帮助更多农户特别是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数字化在农业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农业企业应稳步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电商等方式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实现销售额的持续增长,让农民收入水涨船高。我希望由政府牵头,支持农企、高校、互联网科技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培养掌握数字技术的“新农人”。
我建议,各级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满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新经济业态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减税降费、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等方式,鼓励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的企业慎裁员、少裁员,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内部转岗、在岗培训、劳务输出等措施稳岗助增收。
范社岭委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提高全体居民收入的基础上。
只有百姓的“腰包”鼓了,才能放开手脚去消费。具体来看,应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切好蛋糕”,畅通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在发展中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果实。为此,要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用税收杠杆等调节再分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并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让居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应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收入“齐头并进”,让企业发展更好惠及广大员工,致力于共同富裕。
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民增收是关键一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建立各具特色、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民在熟悉的农业领域稳就业。另一方面,要支持农民拓展就业新领域、新业态、新路径,多管齐下增加工资性收入,促进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
(本报记者徐佩玉整理)
增强进出口综合竞争力
李魁文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预期目标。在对外开放一系列重大举措带动下,中国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国际“朋友圈”扩围升级、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等为推动外贸稳步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进高水平开放,要保畅通、稳规模、优结构。下一步,海关部门将持续推进稳外贸促外资工作的落地落实落细,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解难题,进一步压缩货物口岸通关时间,支持和培育本土特色优势产品通过新兴业态出口,充分释放原产地、减免税、“经认证的经营者”(AEO)等政策红利,推动与各国贸易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在跨境电商方面,要做好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方案的有效实施,形成“跨部门协同配合、跨关区分区协作”的合力,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进一步压缩货物口岸通关时间,以更优口岸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在市场采购方面,应加强经营主体准入和分类管理,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健康发展。
林龙安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给我们增强了信心。
在进出口和对外贸易方面,香港商界可以在几个方面作出贡献:首先是利用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优势,拓展转口贸易、数字服务性贸易,特别是立足共建“一带一路”,促进贸易平衡、高质量发展;其次,加大跨境电商发展,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为中小贸易企业拓展生存空间;第三,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香港落地实践,倡导在跨境贸易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提升数字天富注册登录人民币结算比重,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经济运行一定会整体好转。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要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兄弟城市在贸易等领域“强强联手”,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制造业和进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尽心尽力。
(本报记者李贞、申孟哲整理)
奋力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欧阳华代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必须让更多农田变良田。到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粮食安全有了充足保证。
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我们要继续在农田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
稳规模,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对于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不得随便变更土地性质,确保粮田面积不减少。
增质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激励我们加快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高质量的耕地正让越来越多农民受益。我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白塔村拥有大量富硒地,村里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方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产出的富硒大米销路好、价格高,这片富硒地如今成了“富裕地”。我们将继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村粮食产量有增无减。
林海委员——
仓廪实,天下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目标传递出明确信号,就是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去年,面对多重挑战,中国粮食产量仍达到13731亿斤的历史新高,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仍是我们端牢端稳中国饭碗的厚实底座。
今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必须努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要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种业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也要健全机制保障,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我所在的山东农业大学这些年主动参与“三农”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围绕生物育种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启动实施卓越农艺师行动计划,在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智慧农业与装备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为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廖睿灵整理)
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中国
孟庆强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这一目标契合中国国情,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是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具体体现。
过去五年,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5.2%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成绩令人鼓舞,目标催人奋进。继续推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将让我们的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能源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支撑,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所在的国网湖南电力将加速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深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集聚能源绿色转型的最大合力。我们还将加快本地新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引入省外清洁能源,深耕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电能替代,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构建多元清洁的供应体系。
李书鹏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能耗、生态环境的目标任务让我们干劲十足。我所在的生态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能耗继续下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我们不能缺席。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势头不断向好,经营主体持续壮大,产业体系和布局加快优化。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全年营收增至约2.22万亿元,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生态环保产业要进一步服务于这一目标,特别是通过培育更多高素质的环境专业人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人才支撑。我们要进一步开展继续教育,保证从业者知识体系持续更新;在高等院校环境专业教育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根据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需求,有针对性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广泛的专业化环境工程人才。随着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环保事业,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中国,神州大地必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本报记者罗兰、刘发为整理)
本文天富平台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qkg26.cn/article/xingyedongtai/180.html
声明:本站为天富平台官方网站,敬请用户甄别以天富平台注册公布的正式信息内容为准。谨防不良人士假冒!
Copyright © 2016-2024 天富平台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85975号-2 天富平台主管24小时在线!注册、代理咨询主管